您现在的位置:天空彩免费资枓大全 > 学科站点 > 物理 > 正文内容

云南: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更新日期:2021-05-01 浏览次数:

   洱海滩地管理员正在打捞水草。 人民网记者余璐摄保护洱海生态环境,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是行动者。

   严炳其只是默默守护洱海生态管护大军中的一员。

   2018年底,大理白族自治州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全力推进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矿山整治、河道治理、环湖生态修复等,开启了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新征程。

   “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就是是洱海保护治理的重要举措。 ”大理市自然资源局局长黄建红介绍道,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主线长为129公里,投资90多亿元,涉及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790多公顷的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23个村1806户居民的生态搬迁、30公里污水管网完善、5个带有湿地修复功能的科研实验基地建设等。 “目前,为让民众共享洱海生态廊道建设成果,今年1月洱海生态廊道12公里体验性试开放段已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 今年年底将完成全线129公里的贯通。 洱海生态廊道建成后,能有效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和改善洱海水质,形成洱海的最后一道防线。

   它是一道物理屏障,对构建健康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洱海生物多样性和洱海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建红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2018年以来,大理市按照“三线”划定方案和管理规定,将环湖8个镇23个村绿线范围内1806户迁出。 2019年完成了洱海生态环境保护“红线”范围内9760亩土地流转和52公里洱海生态廊道主体工程建设。

   “一步一步勘察、一米一米推进,生态廊道建设以生态优先为第一原则,兼顾当地村民生活和文化体验功能,把湿地修复起来,把该是洱海的部分还给洱海,让洱海水能有一个自我净化和休养的空间,把生物多样性的生态链给它修复起来。

   ”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指挥部政部副部长李学鑫表示,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实现全湖水质7个月Ⅱ类、5个月Ⅲ类;2020年1—10月,全湖水质实现5个月Ⅱ类、5个月Ⅲ类,284国控点水质评价为“优”。 “没进行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之前,洱海局部还有蓝藻现象,但是2019年以后,洱海里开始有了大片的海菜花,它被称作是水质监测的风向标。 ”李学鑫谈到,如今,生态廊道的湿地附近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

   “水质好了,环境美了,小黑鸭、骨顶鸡、白鹭、海鸥也都来安家了。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

   ”黄建红说:“洱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抚仙湖、洱海仅是云南“一湖一策”精准治理的缩影。

   与它俩一起,合称为“九大高原湖泊”的滇池、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程海、泸沽湖,如今,也展现出山水相映、人水和谐的新画卷。 九湖治,云南兴;九湖清,云南美。

   保护好高原湖泊,是衡量美丽西部建设的重要标尺,也是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必答题,对于助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陈刚表示,下一步,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让高原九湖清波荡漾,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长存。 (责编:余璐、李昉)。

(责任编辑:admin)
【字体: